江苏省翻译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文化强国建设与翻译研究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镇江举办

 

  10月26日至27日,由江苏省翻译协会主办、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江苏省翻译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文化强国建设与翻译研究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镇江举行。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程彩霞、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副主任陈朝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江苏省翻译协会名誉会长许钧、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刘成富、江苏大学副校长、镇江市政协副主席陈红等莅临本次会议。来自全省的近200名会员代表参会。

26日上午,江苏省翻译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大会由第七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俞洪亮主持。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刘成富介绍换届选举筹备工作情况,常务副会长严志军作理事会工作报告,秘书处张晓明作财务工作报告并汇报协会章程修订情况,副秘书长许多介绍理事会换届选举办法,秘书长高方介绍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名单、监事候选人名单、常务理事候选人名单和负责人候选人名单的产生情况。大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协会章程和理事会换届选举办法,选举通过了上述各候选人名单。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程彩霞代表省社科联讲话,对江苏译协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并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随后,新当选会长刘成富代表第八届理事会发言,对各级领导、承办单位和与会代表的支持表达感谢,并对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的省译协工作进行了展望。

 




 

 

 

第八届理事会随即在新任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方的主持下,召开第一次会议。与会理事们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副秘书长候选人名单与新会员入会申请,并确定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协会202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至此,江苏省翻译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圆满落幕。

 

大会随后进入“文化强国建设与翻译研究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阶段。研讨会开幕式由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崇月主持,江苏大学副校长、镇江市政协副主席陈红教授、江苏省翻译协会名誉会长许钧教授、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刘成富教授分别致辞。

陈红副校长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新一届译协领导表示衷心祝贺。随后,她对江苏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学院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她表示,翻译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翻译研究和学科建设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加翻译能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和建设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础,本次学术研讨会以“文化强国建设与翻译研究创新发展”为主题,不仅是对翻译学科的理论思考,也是对翻译工作如何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交流,为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许钧教授在致辞中围绕着当前文科,特别是外语学者的普遍焦虑问题,提出处理好“五个关系”,即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关系、特色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关系、顺应变化和引领发展的关系以及内在驱动和外在推动的关系。他希望广大翻译和外语学者能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共同把江苏的翻译事业越做越好。

 

 

刘成富教授着眼于翻译学科建设问题,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翻译学科为中国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目前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翻译学科还有大量工作亟待完成。他表示,外语和翻译学科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想中,并在其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武汉大学刘军平教授、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南京大学刘云虹教授和浙江大学何文忠副教授进行大会第一阶段的主旨发言。

刘军平教授的发言题为“当前国内外翻译理论研究热点趋势及其局限”,他围绕翻译研究与跨学科的关系、实证方法与过程研究、翻译研究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翻译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翻译学等方面,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讨论了翻译研究的动态发展及存在问题。他指出,这是一个翻译理论实践和理论大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呼唤理论、产生理论的时代。翻译学者要在理清翻译历史资源和夯实理论的基础上,贡献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创新理论。

 

周领顺教授在题为“许渊冲与许钧之争的译者行为理论解析”的发言中以1995年《红与黑》的汉译大讨论事件为切入点,针对许渊冲和许钧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建立了“动态平衡”的三角关系模型,确立了译者思想和行为的合理性区间,即“求真+务实”区间。他认为,“求真+务实”组合能够成为描摹真实翻译活动中译者行为表现和译文关系的工具,从而表现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信守的“忠实”。

 

 

刘云虹教授的发言题为“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的三个向度”。她强调了新时代翻译工作,特别是中国文学外译工作所背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中国文学外译中的障碍与问题,并从伦理、审美和主体三个维度对翻译批评展开讨论。她指出,把握中国文学外译的核心要素,从伦理、审美、主体等维度加强翻译批评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有助于实现翻译的价值目标,更好地推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

 

 

何文忠副教授发言以“翻译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生产”为题。他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令翻译产业面临颠覆性变革,新时代的译员要拥抱人工智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提升项目交付的效率、准确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帮助客户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也帮助译者自身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27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翻译家与译者主体性研究、数智时代与翻译研究、典籍外译、中国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六个主题,进行了分论坛交流与讨论。

28日上午举行的第二阶段主旨发言环节中,国防科技大学王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许多教授、苏州大学孟祥春教授和江苏大学姚琴副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王波教授的发言题为“智能时代军队翻译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他强调,翻译就是战斗力。在新时代军队翻译人才的培养中,要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人工辅助平台的使用和对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时代军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外语学科创新发展。

 

 

许多教授在题为“非毛本三国故事译介的价值与选择”的报告中,通过对非毛本三国的译介价值分析和译介选择,提出以《三国志通俗演义》嘉庆壬午本作为毛本《三国演义》的重要外译补充。他指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能为《三国演义》研究者提供更为完整的资料,也能激发英语世界读者对三国时代历史的浓厚兴趣,从而推动三国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孟祥春教授在题为“翻译动理学概念构建”的报告中提出了“翻译动理学”的概念。该概念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系统论、互动论、整体论为根基,借鉴了传播学、比较文学以及当代西方译论等思想方法,聚焦翻译的力与理,主要研究目的语与源语中各种要素的语内、语际、符际互动,描述它们如何实现、影响、塑造和决定翻译。他在报告中提出“双七何互动”的基本框架和以“格融”等概念组成的核心与基础,构建出了数十个全新的翻译批评概念,为新时期中国翻译理论与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

 

 

姚琴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中华词脉西渐:李清照词海外英译及其经典化接受研究”。她通过对WorldCatGoodreads 和亚马逊等海外知名平台的数据和评论分析,总结出李清照词外译并成为经典背后的“天时地利人和”,以求对当前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借鉴,为探橥文明互鉴的有效路径提供新颖的视角,也为研究中国文学史、女性史和文化史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接受提供了切入点。

 

 

研讨会闭幕式由河海大学蔡斌教授主持。首先,六个分论坛代表向大会汇报了各论坛研讨情况。汇报结束后,刘成富会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涉及主题多,内容丰富,体现出江苏作为翻译和翻译研究大省应有的学术活力。翻译既要服务于江苏的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更要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面对新时代的挑战,翻译工作者应当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发展成果,把新技术、新理念融入翻译和外语人才培养工作。希望外语工作者坚定信心、无惧质疑,向着目标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